微观经济学

文章目录
  1. 1.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 1.1. 市场与竞争
    2. 1.2. 需求
    3. 1.3. 供给
    4. 1.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2. 2. 弹性及其应用
    1. 2.1. 需求弹性
    2. 2.2. 供给弹性
    3. 2.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3. 3.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 3.1. 价格控制
    2. 3.2. 税收
  4. 4.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 4.1. 消费者剩余
    2. 4.2. 生产者剩余
    3. 4.3. 市场效率
    4. 4.4.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5. 5. 应用:税收的代价
    1. 5.1. 税收的无谓损失
    2. 5.2.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3. 5.3. 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
  6. 6. 生产成本
  7. 7. 什么是成本
    1. 7.1. 生产与成本
    2. 7.2. 短期与长期成本
  8. 8.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 8.1. 什么是竞争市场?
    2. 8.2.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3. 8.3.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9. 9. 垄断
    1. 9.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2. 9.2. 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3. 9.3. 垄断的福利代价
    4. 9.4. 价格歧视
    5. 9.5.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10. 10. 垄断竞争
    1. 10.1.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2. 10.2. 广告
  11. 11. 寡头
    1. 11.1. 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与竞争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在本章中我们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两个基本特征:(1)所提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以及(2)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至于没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以,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需求

需求量:给定某价格,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量(可以理解为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注意:意愿购买量≠实际购买量)。

随消费量的增加,其支付意愿将降低(特殊:毒品)。

需求:价格与需求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所有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总和。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例外:炫耀品如钻石)。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变量

  • 收入:成正负相关,与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有关。如果当收入减少时,一种物品的需求减少,这种物品就被称为正常物品。如果当收入减少时,一种物品的需求增加,这种物品就被称为低档物品(如公共汽车)。

  • 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成正相关,互补品成负相关。

  • 嗜好:主要分析嗜好的变化(如天热,改变了人们对冰淇淋的嗜好)

  • 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价格等

  • 买者的数量

价格的变动将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供给

供给,供给量,供给定理参见需求

个人供给的决定因素:价格,成正相关(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变量

  • 投入价格:负相关。

  • 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预期

  • 卖者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在供需图上,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而相交时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存在物品的过剩又叫超额供给。

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存在物品短缺,又叫超额需求。

许多买者与卖者的活动自发地把市场价格推向均衡价格。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买者和卖者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但是,在大多数自由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过剩与短缺都只是暂时的。实际上,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存在,以至于有时被称为供求规律: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我们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 我们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需求曲线移动,还是在一些情况下,使两种曲线都移动。第二,我们确定曲线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第三,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数量。

注意:当天气炎热使冰激凌价格上升时,尽管供给曲线仍然相同,但企业供给的冰激凌数量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供给量”增加,但“供给”未变。“供给”指供给曲线的位置,而“供给量”指供给者希望出售的数量。在这个例子中,供给没有改变,因为天气并没有改变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企业的销售愿望。相反,热天气改变了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从而使需求曲线移动。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了。这种供给量的增加用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来表示。

总之,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移动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的移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弹性及其应用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 必需品与奢侈品 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当然,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买者的偏好。

  •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

  • 市场的定义 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需求弹性都取决于我们所划出的市场界线。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代品。例如,食物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是因为没有好的食物替代品。冰激凌是一个较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较富有弹性是因为容易用其他甜点来替代冰激凌。香草冰激凌是一个非常狭义的范畴,它的需求非常富有弹性是因为其他口味的冰激凌几乎可以完全替代香草冰激凌。

  • 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由于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所以,数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总是相反的符号。由于这个原因,需求价格弹性有时称为负数。在本书中我们遵循一般做法,去掉负号,把所有价格弹性作为正数。(数学上称这种数为绝对值。)根据这个习惯,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越敏感。

用中点法计算弹性

用变动量除以原先水平与最后水平的中点来计算变动的百分比。

例如:需求量百分比=(Q2-Q1)/[(Q2+Q1)/2]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需求曲线的变化

当弹性大于1,从而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当弹性小于1,从而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如果弹性正好是1,从而需求量与价格同比例变动,需求是单位弹性。

线性需求曲线,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其弹性不是不变的。

总收益与价格的需求弹性

总收益是 P×Q,即一种物品的价格乘以该物品的销售量。

总收益如何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变动,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总收益减少。在需求弹性等于1的特殊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这就是: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正常物品的收入弹性为正数,低档物品的收入弹性为负数。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正数,互补品是负数。

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可以说这种物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影响因素

  • 供给价格弹性取决于卖者改变他们生产的物品产量的灵活性。例如,海滩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几乎不可能生产出这种土地。与此相比,诸如书、汽车和电视这类制成品供给富有弹性,是因为生产这些物品的企业可以由于对价格上升作出反应而让工厂更长时间地运行。

  • 在大多数市场上,供给价格弹性关键的决定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供给在长期中的弹性通常都大于短期。

计算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五类

(a)完全无弹性的供给:弹性等于零,供给线为垂直线;

(b)缺乏弹性的供给:弹性小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首先与横轴相交;

(c)单位弹性供给:弹性等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与原点相交;

(d)富有弹性的供给:弹性大于1,供给曲线上该点切线首先与纵轴相交;

(e)完全有弹性的供给:弹性等于无限大,供给曲线为水平直线。

在一些市场上 供给弹性并不是不变的,而且供给曲线也在变动。假如某个行业中企业的工厂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在供给量水平低时,供给弹性高,这表明企业对价格变动能作出相当大的反应。在这一范围内,企业存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全天或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的厂房和设备。价格少量增加使得企业利用这种闲置的生产能力是有利可图的。随着供给量增加,企业开始达到其生产能力。一旦生产能力完全得到利用,再增加生产就需要建立新工厂。要使企业能承受这种额外支出,价格就必须大幅度上升,因此,供给变得缺乏弹性。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 农业的好消息能是农民的坏消息吗?

体现了:需求价格弹性小的情况下,产量越多,收益越少。

  • 为什么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呢?

    体现了: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

  •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呢?

禁毒会增加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毒品教育可以减少吸毒和与毒品相关的犯罪。禁毒在短期中增加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而在长期中会减少这种犯罪。

补充:同质性越强,价格弹性越高;异质性越强,价格弹性越低。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

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可能有两种结果。供求平衡的价格低于上限时,价格上限没有限制作用。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而且,价格上限没有影响。

均衡价格在价格上限之上时,价格上限对市场有一种限制性约束。供求力量趋向于使价格向均衡变动,但当市场价格达到上限时,就不能再上升了。因此,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上限。在这种价格时,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存在冰激凌短缺。

当短缺的形成是由于这种价格上限时,一些配给机制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机制可能是排长队;另一种方法是,卖者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偏好来配给,只卖给朋友、亲戚或同一种族或民族的成员。要注意的是,尽管价格上限是由帮助买者的愿望而促成的,但并不是所有买者都能从这种政策中受益。一些买者尽管不得不排队等候,但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而另一些买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物品。

案例研究 短期与长期租金控制

一个常见的价格上限例子是租金控制。租金控制的不利影响对一般人并不明显,因为这些影响要在许多年中才能呈现出来。在短期中,房东出租的公寓数量是固定的,而且,他们不能随着市场状况变动而迅速调整这个数量。此外,在短期中,在一个城市寻找住房的人的数量对租金也并不会非常敏感,因为人们调整自己的住房安排要花时间。因此,住房的短期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与任何一种价格上限一样,租金控制引起短缺。但由于短期中供给与需求缺乏弹性,最初由租金控制引起的短缺并不大。短期中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租金。

长期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租赁住房的买者与卖者对市场状况反应较大。在供给一方,房东对低租金的反应是不建新公寓,也不维修现有的公寓。在需求一方,低租金鼓励人们去找自己的公寓(而不是与父母同住,或与室友同住),而且也引起更多的人迁居到城市。因此,在长期中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富有弹性的。

当租金控制把租金压低到均衡水平以下时,公寓的供给量大幅度减少,而公寓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结果是住房大量短缺。使得找房困难。

在那些有租金控制的城市里,房东用各种机制来配给住房。房客得到了低租金,但他们也得到了低质量住房。

价格下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均衡价格高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没有限制性。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而且,价格下限没有影响。

均衡价格低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对市场有限制性约束。供求力量使价格向均衡价格变动,但当市场价格达到下限时,就不能再下降了。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下限。在这种价格下限时,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一些想以现行价格出售的人卖不出去。因此,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过剩。

案例研究 最低工资

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结果是失业。因此,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入,但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工人的收入。

为了充分了解最低工资,重要的是要记住,经济不是只包括一个劳动市场,而是包括许多不同类型工人的劳动市场。最低工资的影响取决于工人的技能与经验。技术高而经验丰富的工人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大大高于最低工资。对于这些工人,最低工资没有限制性。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劳动市场影响最大。

除了改变劳动的需求量之外,最低工资还改变了劳动的供给量。由于最低工资增加了青少年可以赚到的工资,它也增加了选择寻找工作的青少年的人数。高的最低工资引起失业,鼓励青少年退学,并使一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

总结

  • 一个自由竞争市场中的配给机制既有效率又客观。自由市场用价格来配给物品。

  • 决策者进行价格控制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结果是不公平的。价格控制的目标往往是帮助穷人。但价格控制往村伤害了它想要帮助的人。

  • 可以用除了控制价格以外的其他方法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给贫困家庭部分租金补贴来使他们租得起房子。与租金控制不同,这种租金补贴并不减少住房供给量,从而也就不会引起住房短缺。同样,工资补贴提高了贫穷工人的牛活水平又没有刺激企业少雇工人。工资补贴的例子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这是政府补贴低工资工人的计划。

  • 虽然这些替代性政策往往比价格控制好,但也不完善。租金和工资补贴要花费政府资金,因此,要求更高的税收。

税收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向买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我们可以遵循第四章中分析供给与需求时的三个步骤:(1)我们确定该法律影响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2) 我们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我们考察这种移动如何影响均衡。

第一步,这项税收最初是影响冰激凌的需求。供给曲线并不受影响,因为在任何一种既定的冰激凌价格时,卖者向市场提供冰激凌的激励是相同的。与此相比,买者只要购买冰激凌就不得不向政府支付税收(以及支付给卖者的价格)。因此,税收使冰激凌的需求曲线移动。

第二步,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同样可以说是向下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需求曲线移动多少,由于向买者征收0.5美元的税。所以,对买者的有效价格现在比市场价格高0.5美元。例如,如果每个冰激凌凌卷的市场价格正好是2美元.对买者的有效价格就应该是2.5美元。由于买者看的是包括税收的总成本,所以,他们需要的冰激凌数量就仿佛是市场价格比实际价格高出0.5美元一样。换句话说,为了诱使买者需要任何一种既定的数量,市场价格现在必须降低 0.5美元,以弥补税收的影响。因此,如图6-6所示,税收使需求曲线向下从D1移动到D2,其移动幅度正好是税收量(0.5美元)。

第三步,为了说明税收的影响,我们比较原来的均衡与新均衡。你可以在图中看到,冰激凌的均衡价格从3美元下降到2.8美元,而均衡数量从100个 减少为90个。由于在新均衡时,卖者卖得少了,而买者买得少了,所以对 冰激凌征税减少厂冰激凌市场的规模。现在我们回到税收归宿问题:谁支付了税收?虽然买者向政府支付了全部税收,但买者与卖者分摊了负担。由于当引进了税收时,市场价格从3美元下降为2.8美元,卖者每个冰激凌比没有税收时少收入0.2美元。因此,税收使卖者的状况变坏了。买者付给卖者较低的价格(2.8美元),包括税收在内的有效价格从征税前的3美元上升为有税收时的3.3美元。(2.8美元+0.5美元=3.3美元)。因此,税收也使买者的状况变坏了。

总之,这种分析得出了两个一般性结论:

  •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的均衡时销售量减少了。

  • 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向卖者征税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现在考虑向一种物品的卖者征税。假设地方政府通过法律要求冰激凌蛋卷的卖者每卖一个冰激凌蛋卷向政府支付0.5美元。

图片1

比较图6-6和图6-7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无论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买者价格与卖者价格之间的楔子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个楔子都使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相对位置移动。在新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的惟一差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弹性与税收归宿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的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但税收负担如何确切地划分呢?只有极少数情况是平均分摊的。为了说明税收负担如何划分,考虑图6-9中两个市场的税收影响。在这两种情况下,该图表示了最初的需求曲线,最初的供给曲线和打人买者支付的量与卖者得到的量之间的楔子。(在该图的哪一幅中都没有画出新的供给需求曲线。哪一条曲线移动取决于税收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正如我们已经说明的,这与税收归宿无关。)这两幅图的差别是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

图6-9(a)幅表示供给非常富有弹性而需求较为缺乏弹性市场上的税收。这就是说,卖者对某种物品的价格非常敏感,而买者非常不敏感当对这些富有弹性的市场征税时,卖者得到的价格并没有下降多少,因此卖者只承担了一小部分负担;与此相比,买者支付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表示买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图6-9(b)幅表示供给较为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对价格不十分敏感,而买者非常敏感。该图表示,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并不多,而卖者得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因此,卖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

图6-9的两幅图说明了一个关于税收负担划分的一般结论: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合适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案例研究 谁支付奢侈品税

在1990年,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这种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承担税收负担最轻松的人的税收。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

但是,当透过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看时,结果与国会所期望的完全不同。例如,考虑一下游艇市场。游艇的需求是极其富有弹性的。百万富翁不买游艇是很容易的;她可以用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欧洲度假,或者留给继承人大笔遗产。与此相比,游艇的供给至少在短期中是较为缺乏弹性的。游艇工厂不能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用途,而且,建造游艇的工人也不愿意由于市场状况改变而改换职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分析可以作出一个明确的预测。由于富有弹性的需求与缺乏弹性的供给,税收负担主要落在供给者身上。这就是说,对游艇征税主要负担落在建造游艇的企业和工人身上,因为最后是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了。但工人并不富裕。因此,奢侈品税的负担落在中产阶级身上的比落在富人身上的多。

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倾向于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因为市场的这一方难以通过改变购买或销售量来对税收作出反应。

假如是完全富有弹性的需求,那么税收完全由生产者承担。

假如是完全无弹性的需求,那么税收完全由消费者承担。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市场上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总面积是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上所有买者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在〔a〕幅中,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消费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当价格从P1下降到P2时,正如(b)幅所示,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 ,消费者剩余增加到三角形ADF的面积。消费者剩余的增加(BCFD面积)部分是因为原来的消费者现在支付的少了(BCED面积),部分是因为为在低价格时新消费者进入市场(CEF面积)。

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经济学家通常假设,当买者作出决策时,他们是理性的,而且, 他们的偏好应该得到尊重。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是他们从自己购买的物品中得到了多少收益的最好的判断者。

生产者剩余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某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生产者剩余。总面积是所有卖者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高价格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图7-6表示一条普通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尽管这条供给曲线在形状上与以前图中梯形供给曲线不同,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衡量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在(a)幅中,价格是P1 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ABC的面积。(b)幅表示当价格从P1上升为P2时出现的变动。现在的生产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DF的面积。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有两部分。第一,在较低价格P1时,已经出售Q1某物品的卖者由于他们出售的物品现在卖到了更高的价格而状况变好。现有卖者的生产者剩余增加等于矩形BCED的面积。第二,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因为他们现在愿意按较高价格生产物品,这就使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这些新进入者的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CEF的面积。

正如这种分析所说明的,我们可以用与我们衡量买者福利大体相同的方法,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

市场效率

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公平: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地分配经济成果的特性。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image014

买者支付的量等于卖者得到的量。因此,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市场均衡的评价

图7-7表示当市场达到供求均衡时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均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这种市场的总剩余。

两个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他们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的情况下,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之间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

但是,社会计划者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量来增加经济福利吗?回答是否定的,这正如关于市场结果的第三种观点中所表示的: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为了说明为什么这是正确的,看一看图7-8;我们还记得,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评价,而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在低于均衡水平的数量时,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在这个范围内,增加产量会增加总剩余,而且,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产量达到均衡水平时为止;但是,超过均衡数量时,买者的评价小于卖者的成本。因此,产量大于均衡数量会减少总剩余。

这三个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告诉我们,供求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换句话说,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结论: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供求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为了得出市场有效率的结论,我们作出了一些关于市场如何运行的假设。当这些假设不成立时,我们关于市场均衡有效率的结论可能就不再正确了。

第一, 我们的分析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是,在世界上有时竞争是极不完全的。在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或一小群买者或卖者) 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这种影响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供求均衡。

第二,我们的分析假设,市场结果只与买者和卖者相关。但在世界上,买者和卖者的决策有时影响那些根本个参与市场的人;污染是影响不参与市场的人的市场结果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负作用称为外部性,它使市场福利还要取决于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之外的其他因素。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消费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这种负作用,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市场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

即:在存在市场势力或外部性这类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应用:税收的代价

税收的无谓损失

税收如何影响市场参与者

现在我们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衡量对一种物品征税的收益与损失。市场上买者得到的收益用消费者剩余来衡量。市场上卖者得到的收益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

政府的衡量指标是什么呢?如果T是税收规模,Q是物品销售量,那么,政府得到的总税收收入就是T×Q。我们可以用税收收入来衡量政府从税收中得到的收益。但是,应该记住,这种收益实际上并不归政府,而是归那些得到这种收入的人。

图8-2代表用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的矩形表示的政府税收收入。这个矩形的高是税收规模T,而矩形的宽是销售的物品量Q。由于矩形的面积是高乘宽,所以,这个矩形的面积是T×Q,它等于税收收入。

没有税收时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A+B+C。生产者剩余D+E+F。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税收,税收收入等于零。

总剩余,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等于面积A+B+C+D+E+F。

有税收时的福利 消费者剩余现在只等于面积A(需求曲线以下和买者价格以上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现在只等于面积F(供给曲线以上和卖者价格以下的面积)。销售量从Q;减少为Q。,而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等于面积B+D。总剩余是面积A+B+D+F。

福利的变化 市场总剩余减少了面积C+E。因此,买者和卖者由税收受到的损失大于政府收入的增加。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面积C+E衡量无谓损失的规模。

为了理解为什么税收引起无谓损失,回忆一下第一章中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在第七章中我们说明了,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作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就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为了对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有一些直观认识,考虑一个例子。设想乔为珍妮清扫房间每周得到100美元。乔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0美元,珍妮对打扫房间的评价是120美元。因此,乔和珍妮每人都从他们的交易中得到了20美元的利益。总剩余40美元衡量这种特殊交易中贸易的好处。

现在假设政府对清扫房间服务的提供者征收50美元的税。现在没有一个珍妮能向乔支付的价格使他们两人在纳税之后状况变得更好。珍妮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120美元,但这时乔在纳税之后只剩下70美元,这小于他80美元的成本。相反,在乔得到他的机会成本80美元时,珍妮必须支付130美元,这大于她对清扫房间的评价120美元。结果,珍妮和乔取消了他们的安排,乔没有收入,珍妮生活在肮脏的房间里。

税收使乔和珍妮的状况变坏了40美元,因为他们失去了这种剩余量。同时,政府也没有从乔和珍妮那里收到税收,因为他们决定取消他们的安排。40美元是纯粹无谓损失:这是政府收入增加所没有抵消的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损失。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说明无谓损失的最终来源: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贸易的好处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随税收变动而变动

图8-6表示在市场供给和需求曲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小额税、中额税和大额税的影响。无谓损失——当税收使市场规模减少到最优水平以下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等于供给和需求曲线之间的三角形面积。在(a)幅中的小额税时,无谓损失三角形的面积相当小。但在(b)幅和(c)幅中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大。

实际上,税收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原因是无谓损失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而三角形面积取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平方。例如,如果税收规模翻一番,三角形的底和高翻一番,这样,无谓损失就增加4倍。如果我们税收增加3倍,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增加3倍。这样,无谓损失就增加9倍。

另外,随着税收规模提高,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拉弗曲线)。

生产成本

什么是成本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作为机会成木的成本

当经济学家讲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几乎每一个企业的重要隐性成本都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例如,假定海伦用她储蓄的30万美元从前一个所有者那里买下了她的糕点厂。如果海伦把她的这笔钱存入支付5%利率的储蓄账户,她每年将赚到1.5万美元。因此,为了拥有自己的糕点厂,海伦放弃了一年1.5万美元的利息收入。这1.5万美元是海伦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只减企业的显性成本。

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影响因素:成本最小化和最优产量(即考虑市场需求)

成本最小化:给定一产量要求,最低成本生产。(与劳力和规模有关)

效率最大化:无浪费。

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投入量(工人)与产量(糕点)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成本的各种衡量

FC一些成本不随着生产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称为固定成本(如租金,薪水)。

VC一些成本随着企业改变产量而变动,称为可变成本(如原料费,多雇佣的工人薪水)。

TC企业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A(T)C平均总成本可以表示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MC代表边际成本,Q代表产量。

一些公式:MC=(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

VC=∑MC

MC=△TC/△Q(即对TC(Q)求导)

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QQ截图20151114214548

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时的产量。

三个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特征:

  • 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包括AVC)在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相交。

但与AVC的交点产量小于ATC

短期与长期成本

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分为固定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所考虑的时间长度。例如,考虑一个汽车公司,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只有几个月的时期内,福特公司不能调整它汽车工厂的数量与规模。它可以生产额外一辆汽车的催一方法是,在已有的工厂中多雇佣工人。因此,这些工厂的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成本。与此相比,在几年的时期中,福特公司可以扩大其工厂规模,建立新工厂或关闭旧工厂。因此,其工厂的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成本。

由于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其短期成本曲线。图13-7表明了一个例子。这个图有三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一个小型工厂、中型工厂与大型工厂。它还有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当企业沿着长期曲线移动时,它根据产量调整工厂的规模。

特点:

  •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

  • 长期曲线位于所有短期曲线之下。

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当福特公司想把每天的产量从1000辆汽车增加到1200辆时,在短期中除了在现有工厂中多雇工人之外别无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每辆汽车的平均总成本从1万美元增加到1.2万美元。但是,在长期中,福特公司可以扩大工厂和车间的规模,而平均总成本仍保持在1万美元的水平上。

规模经济出现的原因:专业分工;规模不经济出现的原因:管理成本,协调问题。

IMG_20151115_231816_看图王

左图表示,随着产量增加,成本逐渐降低,在某产量的最低成本连起来就得到了右图的U型曲线

右图问题:为什么AC曲线下,不选最低成本Q2所在的点,而选择Q1所在点呢?

AC仍处于规模经济区间内,扩大规模,会使成本更低。也即,规模经济区间内,某一规模产量的成本(长期),小于恰好在此点处达到最低平均成本的规模的成本(短期)。这也印证了书上的一个观点:长期总成本曲线位于所有短期曲线之下。

推广:规模经济内,给定一产量,最低成本必位于该短期AC曲线最低点左侧。

规模收益不变区间重合,规模不经济区间右侧。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什么是竞争市场?

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 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非必要)

总收益(TR)=(P×Q),平均收益(AR)=TR/Q,边际收益(MR)=△TR/△Q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等于平均收益。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规律:在利润最大化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

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多少,因此,这就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停止营业指在某个特殊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

退出指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长期与短期决策不同,是因为人多数企业在短期中不能避开它们的固定成本,而在长期中可以避开。这就是说,暂时停止营业的企业仍然必须支付固定成本,而退出的企业既可以节省固定成本,又可以节省可变成本。

当作出是否在一个季度停止营业的短期决策时,固定成本又被称为沉没成本

当作出是否退出市场的长期决策时,固定成本并没有沉没(可以出售,如土地)。

  • 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TR<VC),企业就停止营业。

企业的停止营业标准是:如果P<AVC,停止营业。

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 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将小于它的总成本(TR<TC),企业就退出。

企业的退出标准是:如果P<ATC,就退出。

相应的分析也适用于一个正在考虑开办一家企业的企业家。如果一种行动将有利可图,企业就将进入一个行业,即如果物品的价格大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进入标准是:

如果P>ATC,就进入。进入的标准正好与退出的标准相反。

现在我们可以说明竞争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战略。如果企业在市场上,它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物品价格的产量。但如果价格小于那种产量时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选择退出(或不进入)市场。

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

利润=(P-ATC)×Q

图(b)表示有亏损(负利润)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意味着损失最小化,又可以通过生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数量来实现这一目标。由于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足以弥补其平均总成本的收益,企业最终将选择退出市场。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

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

进入与退出这种类型市场的决策取决于现有企业所有者和可以开办新企业的企业家所面临的激励。进入和退出过程的最后,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由于利润=(P-ATC)×Q因此,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逼向平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

由于:竞争企业的生产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力量迫使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但如果价格既要等于边际成本又要等于平均总成本,那么,这两种成本的衡量应该互相平等。但是,只有当企业是在平均总成本最低时运营,边际和平均总成本才相等。因此,有自由进入与退出时,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企业在其有效规模时运行。

图14-7(a)幅表示这种长期均衡时的企业,在这个图上,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MC,因此,企业利润最大化。价格还等于平均总成本ATC,因此,利润是零。新企业没有进入市场的激励,现有企业也没有离开市场的激励。

根据企业行为的这种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市场长期供给曲线。在有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只有一种价格与零利润一致——最低平均总成本。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必然是这种价格时的水平线,如图14-7(b)幅。任何高于这种水平的价格都会引起利润,导致进入,并增加总供给量。任何低于这种水平的价格都会引起亏损,导致退出,并减少总供给量。最后,市场中企业数量调整以使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总成本,在这种价格时,有足够的企业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问:如果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为什么它们还在经营?

答:在零利润均衡时,经济利润是零,但会计利润是正的。

短期与长期需求移动

14-8(a)幅表示牛奶市场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

现在假设科学家发现,牛奶有神奇的健康好处。结果,牛奶的需求曲线向外从D1移动到D2,正如比(b)幅所示。短期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所有现有企业对高价格的反应是增加生产量。由于每个企业的供给曲线表现为它的边际成本曲线,所以他们每家企业增加多少生产由边际成本曲线决定。在新的短期均衡时,牛奶的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因此,企业赚到了正利润。(若需求变动,短期盈利或亏损,长期零利润均衡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市场的利润鼓励新企业进入。随着企业数量增长,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从S1移动到S2,如(c)幅,而且,这种移动引起牛奶价格下降。最后,价格又向下回到最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零,而且,企业停止进入。因此,市场达到新的长期均衡,即C点。牛奶价格又回到P1,但产量增加到Q3每个企业仍然在其有效规模时生产,但由于牛奶业中有更多的企业,牛奶的产量和销售量提高了。

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

我们分析的前提是:存在大量潜在进入者,其中每一个都面临同样的成本。结果,长期市场总供给曲线在最低平均总成本时为一条水平线。当物品需求增加时,长期的结果是企业数量和总供给量增加,而价格没有任何变动。

但是,有两个原因使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一个是一些用于生产的资源数量可能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进入,资源价格不断提升,这就增加了市场上所有企业的成本。因此,产品需求增加不能在成本不增加时引起供给量的增加,这就意味着价格要上升。结果是甚至在自由进入市场时,长期市场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那些低成本的人比那些成本高的人更有可能进入。为了增加供给量,就必须鼓励额外的进入者进入市场。由于这些新进入者成本高,要使市场进入对这些人有利,价格就必须上升。因此,甚至在自由进入市场时,市场供给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

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有不同的成本,一些企业甚至在长期中也赚到了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代表边际企业——如果价格有任何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这种企业赚到零利润,但成本低的企业赚到正利润。进入并没有消除这种利润,因为想要成为进入者的成本高于市场中已经有的企业。只有在价格上升,使市场对他们有利时,高成本企业才将进入。

由于企业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容易进入和退出,所以长期供给曲线一般比较短期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垄断

垄断企业:作为一种没有相似替代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为什么垄断厂商不把价格定得非常高?

①需求;②政府;③潜在竞争者(包括盗版)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惟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又有三个来源:

  • 垄断资源: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 政府管制: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如专利,版权)。

  • 自然垄断规模经济: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换句话说,在任何一种既定的产量时,企业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少,平均总成本越高(如供水)。公共产品市场规模(过小)

垄断资源

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由于垄断者是其市场上的惟一卖者,所以,它的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这样,垄断者的需求曲线会由于所有的正常原因而向右下方倾斜

垄断者的利益:

平均收益总是等于物品的价格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对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小于价格是因为垄断者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了增加销售量,一个垄断企业必须降低其物品的价格。因此,为了出卖第四加仑水垄断者得到的收益必须低于前三加仑水的每个单位。

与竞争企业相比,垄断者的边际收益非常不同。当垄断者增加它销售的数量时,这对总收益(P×Q)有两种效应:

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因此Q越大,从而可能增加总收益。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从而可能减少总收益。

当价格对收益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时,边际收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时,尽管企业销售了更多单位产品,但价格下降之大足以引起企业的总收益减少。

利润最大化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决定的。在图15-4中,在A点时相交。

利润=(P-ATC)×Q

垄断的福利代价

无谓损失

需求曲线反映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即用他们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者的成本。因此,可以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之处找出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垄断者选择的产量水平(垄断产量)和社会计划者(效率产量)将选择的产量水平来评价垄断的福利效应。

  • 我们还可以从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最后不购买物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实际上,垄断者像私人收税者一样。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垄断的利润:一种社会代价吗?

根据垄断的经济分析,企业利润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社会问题。

垄断市场上的福利也与所有市场一样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只要消费者由于垄断价格额外支付给生产者1美元,消费者状况就会变坏1美元,而生产者状况会变好相等量。这种从物品消费者向垄断所有者的转移并不影响市场总剩余——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无谓损失衡量经济馅饼缩小了多少。这种无效率必然与垄断的高价格相关:当企业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以上时,消费者买得少了。但是要记住,从仍能销售的产品数量中赚到的利润并不是问题。问题产生于无效率的低产量。换个说法,如果高垄断价格不会阻碍一些消费者买这些物品,它所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就正好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而总剩余仍然与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可以达到的一样。

但是,这个结论也有一个可能的例外。假设一个垄断企业为维持其垄断地位不得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如贿赂政府),垄断的社会损失既包括这些成本,也包括由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引起的无谓损失。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顾客的经营作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对于一个价格歧视的企业来说,它应该有某种市场势力。

三种价格歧视:

  •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一种不同价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对每位顾客收取的价格正好等于他的支付意愿,而且,垄断者得到每次交易中的全部剩余)

  • 二级价格歧视:数量折扣

  • 三级价格歧视:根据年龄(电影票对老幼收费低),贫富(折扣劵,助学金)等分不同群体(且不同群体间不能转售),常用手段:捆绑销售(如飞机票与旅游结合)

三个有关价格歧视的结论:

  • 第一个结论是,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理性战略。换句话说,通过对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者可以增加利润。实际上,价格歧视垄断者向每个顾客收取的价格会比一种价格时更接近于顾客的支付意愿。

  • 第二个结论是,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在我们的例子中,可以从地域上划分顾客。但有时垄断者选择其他差别,例如,以年龄或收入来划分顾客。

这第二个结论的一个推论是,某些市场力量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特别是像套利这种力量,套利是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购买一种物品,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出售,目的是为了从价格差中获利。

  • 第三个结论: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经济福利。企业收取单一价格时,产生了无谓损失,这是由于有支付意愿低的买者。尽管对产品的评价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但结果没有得到产品。与此相比,当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时,所有买者都得到了书,而这个结果是有效率的。因此,价格歧视可以消除垄断定价中固有的无效率。

注意:价格歧视的福利增加表现为生产者剩余更高而不是消费者剩余更高。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但有时公司合并并没有减弱竞争,而是通过更有效率的联合使生产降低了成本。这些合并的收益有时称为“合并效应”。,政府要区分)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如管制价格:以边际成本定价作为一种管制制度。但这会引起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定义,自然垄断是平均总成本递减。当平均总成本递减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如果管制者要确定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价格就将低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将亏损,就会离开该行业。

对这一问题的措施①补贴垄断者。实际上,政府承担了边际成本定价固有的亏损。但要支付贴补,政府需要通过税收增加收入,这又引起税收本身的无谓损失。

②管制者可以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如果受管制的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垄断者正好赚到零利润。但平均成本定价引起厂无谓损失,因为垄断者的价格不再反映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成本。实际上,平均成本定价和垄断者在出售物品时征收税收一样。

二是它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竞争市场上的每个企业由于低成本意味着高利润都努力降低其成本。但如果一个受管制的垄断者知道,只要成本减少,管制者就将降低价格,垄断者就不会从降低成本中受益。实际上,管制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允许垄断者从降低成本中以更高利润的形式得到一些利益,这种作法是对边际成本定价的某种背离。

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

无所作为,以上每一项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缺点。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通常最好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

竞争与垄断:总结性比较

IMG_20151121_133558_看图王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描述了有以下特征的市场:

  • 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体。

  • 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 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没有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例如:书籍、CD、电影、电脑游戏、餐馆、钢琴课、点心、家具等等。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图17—2描述了长期均衡。一旦市场达到了这种均衡,新企业没有进入的激励,原有企业也没有退出的激励。

要注意的是,这个图上的需求曲线仅仅是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一旦进入和退出使利润为零,这两条曲线必定相切。由于所销售的每单位的利润是价格(根据需求曲线找出)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所以,只有在这两条曲线相切而没有相交时,最大化的利润才是零。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两个特点

  • 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以及由于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使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 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

第二个特点表明垄断竞争如何不同于垄断。由于垄断是其没有相近替代品产品的惟一卖者,所以即使在长期中它也可以有经济利润。与此相比,由于自由进入垄断竞争市场,所以,这种类型市场上企业的经济利润被迫为零。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两个差别

过剩生产能力 进入与退出使垄断竞争市场上每个企业达到需求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的一点上。图17-3(a)幅表示,这一点时的产量小于使平均总成本最小时的产量。因此,在垄断竞争之下,企业的生产在其平均总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那一部分上。图17-3(b)幅所示,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进入使企业生产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称为企业的有效规模。在长期中,完全竞争企业生产有效规模,而垄断竞争企业的生产低于这一水平。可以说企业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过剩生产能力。换句话说,与完全竞争企业不同,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增加其产量并降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

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之间的第二个差别是价格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一个如图17(b)幅所示的竞争企业来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对于一个如(a)幅所示的垄断竞争企业来说,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企业总有某种市场势力。

这种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如何与自由进入和零利润一致呢?零利润状况只能保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它并不保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实际上,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总成本曲线向下的部分运营,因此,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总成本。这样,在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时,价格必定高于边际成本。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无效率的来源之一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由于价格加成,一些对物品的评价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但小于价格)的顾客没有购买物品。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有垄断定价时正常的无谓损失。

垄断竞争可能引起社会无效率的另一个方面是,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量。考虑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根据与进入相关的外部性。每当一家新企业带着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它只考虑它能赚到的利润。但它的进入还有两种外部效应:

  • 产品多样化外部性:由于消费者从新产品引进中得到了一些消费者剩余,所以存在与进入相关的正外部性。

  • 抢走业务的外部性:由于其他企业从新竞争者进入中失去顾客和利润,所以存在与进入相关的负外部性。

因此,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与新企业进入相关既有正外部性又有负外部性。垄断竞争市场可能是产品太多还是太少,取决于哪一种外部性大。

这两种外部性都与垄断竞争的条件密切相关。产品多样化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新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原有企业产品的产品。抢走业务外部性的产生,是因为企业要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总渴望多卖出一些产品。相反,由于完全竞争企业生产相同产品并收取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所以在完全竞争之下,这两种外部性都不存在。

最后的结论是,垄断竞争市场并没有完全竞争市场全部合意的福利特点。

即问即答 列出垄断竞争的三个关键特征。◎画出并解释表示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图形。这种均衡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广告

争论

  • 企业做广告是为了操纵人们的嗜好。许多广告是心理性的,而不是信息性的。

  • 企业用广告向顾客提供信息。广告提供用于销售的物品的价格、新产品的存在,以及零售店的位置。这种信息可以使顾客更好地选择想购买的物品,从而提高了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的能力。

广告对一种物品的价格的影响

  • 广告使消费者认为这种产品与他们在其他地方可以得到的不同,这样就减少了市场的竞争性,而且使企业的需求曲线更缺乏弹性,这就使企业收取较高价格。

  • 广告使消费者更易于找到提供最优价格的企业,这就会使市场更有竞争性,并使企业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从而使企业降低价格。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

广告的内容是无关的。企业通过它为广告支出的意愿传递了其产品质量的信号。广告说什么并不像消费者知道广告昂贵那么重要。与此相比,便宜的广告在向消费者表示质量上不可能有效。如果广告宣传费用低,好东西和一般东西都做广告,消费者不能从做广告这一事实中了解新麦片的质量。长期以来,消费者就学会了不理会这种便宜广告。

品牌

经济学家对品牌的拥护是认为品牌是消费者保证他们购买的物品高质量的一种有用方法。有两种相关的观点。第一,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的信息。第二,品牌向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有经济目的。

品牌支持者用前苏联的经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当苏联坚持共产主义原则时,政府的中央计划者取代了市场中看不见的手。但与生活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一样,苏联中央计划者也知道品牌在确保产品质量中是有用的。

霍特林模型

假设一个城市是线性的,居民均匀地分布在这条线上,每人需求单位商品,获得的效应=商品效用-交通成本

巧妙地将产品差异化(消费者偏好)转化为选址问题

寡头

企业之间有关生产与价格达成的协议被称为“勾结”,而且以一致方式行事的企业集团被称为卡特尔。一旦形成了卡特尔,市场实际就是由一个垄断者提供服务。

寡头的均衡

纳什均衡是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每个人都在另一方所选择的战略为既定时,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一旦他们达到了纳什均衡,所有人都没有作出不同决策的激励。

合作并达到垄断的结果会使寡头的状况更好。但由于它们追求自己的私利,他们最后不能达到垄断结果,并不能使他们共同的利润最大化。每一个寡头都有增加生产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当它们每一个都努力这样做时,总产量增加了,而价格下降了。

同时,自利也不能通过所有的途径驱使市场达到竞争的结果。和垄断者一样,寡头认识到,他们生产的数量增加而他们的产品的价格降低了。因此,它们不会遵循竞争企业的规律,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个点上进行生产。

总之,当寡头企业个别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但大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在做出增产的决定时,企业要要权衡两种效应:

  • 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格时每多销售1加仑的水就将增加利润。

  • 价格效应:提高生产将增加总销售量,这就会降低水的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所有其他加仑水的利润。

如果产量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寡头将增加生产。如果价格效应大于产量效应,寡头将不增加产量。(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生产是有利的。)每一个寡头都把其他寡头的生产作为既定的,并一直增加生产,直至这两种边际效应完全平衡。

现在考虑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如何影响每个寡头的边际分析。卖者的数量越多,每个卖者越不关心自己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这就是说,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在减少。当寡头数量增加到极大时,价格效应就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了产量效应。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寡头市场的每个企业只要价格在边际成本以上就增加产量。寡头成为价格接受者,因此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国际贸易中,各产业市场是一个世界市场,也就是说,允许自由贸易增加了每个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生产者数量,增加的竞争使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

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各种战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战略”是指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作出什么反应的状况。由于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少,每家企业都必须按战略行事。每个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在作出生产决策时,寡头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必须考虑到它的决策会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

共同知识(每个人都知道的)

  • 每人可能采取的行动

  • 给定选择,最后的结果。

  • A知道B知道A可能采取的行动

静态博弈:同时行动;动态:有先后顺序。

纳什均衡:在这种均衡下,参与方都不会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纯策略:始终采取同一种行动;混合策略

1.智猪博弈(以下灰色框均为纳什均衡)

小猪
大猪 3,2
不按 5,0

2.囚徒困境: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如寡头,军备竞赛,公共资源

3.协调博弈:假如两个人正在打电话,突然断了。

0,0
1,1

4.信任博弈:均衡条件:甲乙双方都知道对方值得信任,甲知道乙知道甲值得信任

坦白 0,0
不坦白 2,0

5.性别战:男女双方希望在一起

足球 2,1
电影 0,0

6.斗鸡博弈:狭路相逢勇者胜

后退 1,1
前进 2,0

注:在6,7博弈中,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先看到自己选择。

在7均衡中,双方都希望对方偏离策略。

7.共存博弈:雄蟋蟀分两种,一是凭自己歌声求偶,一种是埋伏在鸣叫型周围……

假定,雄蟋蟀是不能改变自己的策略的,且其后代为同类型(表中甲乙只为分析两只在一起的雄蟋蟀的各种情况。

鸣叫 1,1
抢亲 2,0

当两种雄蟋蟀数量均衡时,纳什均衡(进化稳定策略)

假如叫:P,抢:1-P。则叫的期望收益:P1+(1-P)0=P,抢P2+(1-P)(-1)=3P-1

所以P=3P-1→P=0.5

动态博弈

子博弈

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总有先后顺序。有些博弈具有先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但有些博弈具有后动优势(second-mover advantage).

产量竞争具有先动优势,而价格竞争可能是后动优势;

在不完全信息下,顺序更重要。

但有些博弈既没有先动优势,也没有后动优势,如抓阄。

手段:怎样让威胁变得可以置信?

还以斗鸡博弈为例,假如乙增加其后退的成本,那么他的威胁就可以置信。

囚犯的两难处境与社会福利

囚犯的两难处境描述生活中的许多情况,并说明了,即使合作使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状况变好,要维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在某些情况下,非合作均衡对社会和参与者都是不好的。在军备竞赛博弈中,美国和苏联结果都处于危险中。在共有资源博弈中,阿尔科和埃克森公司额外打的并完全是浪费。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两个参与者能达到合作的结果,社会的状况会变得更好。

与此相比,在企图维持垄断利润的寡头情况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缺乏合作是合意的。

为什么人们有时能合作

在多次博弈中合作是容易的,惩罚的威胁可能就是维持合作所需要的一切。